劉小虎在致辭中表示,農牧業機械化是現代農牧業發展的物質基礎和技術支撐,是農牧業現代化的一個重要標志。他要求呼和浩特分院要以論壇為契機,總結交流經驗,進一步做好技術創新,加快適用于天然草場補播、人工種植草場播種的免耕播種機的研發、試驗以及產業化速度;要“守初心、擔使命”,把握大勢、抓住機遇、迎難而上、勇攀高峰,不斷增強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能力,不斷創新產品、提升質量,為我國農牧業行業發展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中國工程院院士羅錫文,牧草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張英俊,牧草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中國農業大學教授王德成,中國農機工業協會會長陳志,中國農機化協會會長劉憲和中國農機院副院長方憲法等分別作了“無人農場的關鍵技術與實踐”“現代草業生產瓶頸——牧草機械”“飼草生產機械化新工藝新技術”“我國農機工業發展新趨勢”“農業機械化發展研究”“畜牧業技術與裝備研究進展”等專題報告,為與會代表奉獻了一桌有關農業機械的知識大餐。
60年前,在毛澤東同志“農業的根本出路在于機械化”論斷和“每省每地每縣都要設一個農具研究所”的方向指引下,1960年,原農業機械工業部決定在內蒙古組建畜牧機械科研院所,呼和浩特分院前身即當時的機械工業部呼和浩特畜牧機械研究所即于當年成立。據呼和浩特分院董事長王振華介紹,60年來,呼和浩特分院從成立之初的三十多人發展到如今530多人,培養和造就了一批學科門類齊全、研究設計生產經驗豐富、具有行業影響力的專業隊伍(獲特殊津貼專家4人),承擔完成了1200多項和省部級科研項目,建有國內的牧草與秸稈收獲機械制造基地;走出了一條自主創新的成功之路,實現了草原畜牧業裝備工程技術領域重大關鍵技術攻關和工程化研究開發、系統集成以及加速科技成果產業化,已成為行業技術創新中心和成果輻射中心。
呼和浩特分院旗下內蒙古華德牧草機械有限責任公司是國內飼草料收獲裝備領域的龍頭企業,據分院副院長、中機華德總經理張俊國介紹,產品包括割草機、摟草機、方捆機、圓捆機、切割壓扁機、灌木平茬收割機、氣流式免耕播種機、風光互補供電設備等數十種產品,目前已經形成以北京為銷售中心遍及的銷售網絡,“華德”牌打捆機已連續11年保持銷量領先。